经士智库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
智库动态
News
钟飞腾:韩国创纪录的贸易赤字是否预示着一场全球经济危机到来?
来源: | 作者:经士智库 | 发布时间: 2022-10-12 | 528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荐语:

韩国作为东北亚乃至全球的一个重要经济体,对于观察全球经济形势可以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转发经士智库东北亚研究中心钟飞腾博士的评论文章。

作者:钟飞腾,经士智库东北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摘要:韩国贸易赤字的第一次高峰是1996年的206.2亿美元。21世纪初至2022年以前,韩国仅在2008年出现了年度的贸易逆差,为132.7亿美元。在前两次贸易逆差达到高峰时,均发生了重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因此,我们不得不担心,韩国今年史无前例的贸易赤字,很可能预示着一场更大的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危机。

据10月初韩国政府公布的数据,9月份韩国贸易赤字达37.7亿美元。这一数字高于9月底路透社调查时的专家预测,但要略低于韩国海关的预测数据。虽然9月份的贸易赤字要远低于8月份创纪录的94.9亿美元,但自2022年4月出现首次贸易逆差以来,韩国的贸易逆差已累计达到288.8亿美元。韩国有的智库甚至预测,2022年韩国的贸易赤字可能达到惊人的480亿美元。

韩国国际贸易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贸易赤字。无论是连续赤字的月份数,还是贸易赤字的额度,都是自1997年以来未曾见到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韩国的贸易顺差曾达到952亿美元这一历史峰值。之后,贸易顺差下降至2021年的293亿美元。2022年迄今,已经出现了近3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这样剧烈而又庞大的下降是前所未有的。

2009年至2021年,韩国的年均出口和进口增速均为4.1%。2022年1至8月,韩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13.5%,进口额同比增长25.9%。虽然,2022年的进出口额增速均显著高于自2008年贸易赤字结束以来的均值,但是今年初以来的出口增速几乎只有进口增速的一半。造成韩国本轮巨额贸易赤字的直观原因是进口额异常快速地高于出口额。但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均受到地缘政治、双边关系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巨大影响。

能源价格上升导致进口能源的支出剧增

韩国国际贸易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韩国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是920亿美元、308亿美元和147亿美元,三者合计1375.7亿美元,占韩国总进口额的22.4%。2022年前8个月,韩国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为920亿美元、330亿美元和199亿美元,三者合计1450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29.4%。2022年8个月的能源消费支出已经超过去年一年的消费额,并且比去年同期超出了近640亿美元。因此,能源支出是造成韩国贸易赤字的最主要原因。据彭博社消息,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减少能源进口。但是,鉴于韩国的冬天即将来临,减少能源进口可能并不容易。

需要进一步加以分析的是,俄乌冲突对韩国进口能源的影响有多大。从增速看,2021年能源进口额增速均显著高于其他商品进口额的增速。2022年前8个月,石油进口额同比增长64.1%,天然气进口额同比增长89.5%,煤炭进口额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4.9%。三者的增速均高于2021年。而且,2022年能源进口额增速也是除通讯设备和化工产品之外,进口增速最高的货物。这意味着韩国持续多年承受着能源价格上涨的进口压力,而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韩国的能源进口成本。

不过,有2点需要注意。一是,韩国进口原油成本大幅上升的起点并非俄乌冲突。至少从2021年4月开始,韩国石油进口额已大幅上升。2021年4月石油进口额环比增长18.7%,而2022年4月的环比增长只有12.8%。2021年前8个月,石油进口额月均环比增速为6.7%,2022年前8个月的月均环比增速为4.7%。相比于2021年每个月份的飞速上升,2022年其实还是相对缓和的。2021年,作为国际原油基准价格的布伦特原油,从年初的50美元/桶上升至年末的80美元/桶。韩国的原油进口额从年初的每月50亿美元上升至年末每月的100亿美元。俄乌冲突爆发后,韩国每月用于支付原油进口的费用平均为125亿美元,其上升幅度远不如2021年。

二是,能源进口额上升并非是造成韩国贸易赤字的充分条件。2022年2月底至8月期间,布伦特原油每桶的价格均在100美元以上。在认识到高油价引发进口额扩增导致贸易失衡时,也要注意两者并不总是如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韩国也曾出现过1年多的贸易赤字。2010-2014年间油价同样超过每桶100美元,但是韩国没有出现贸易赤字,反而获得年均接近4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

半导体相关产品出口遭遇滑铁卢

2022年前8个月,韩国出口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SITC2位代码产品有14项。其中,仅有两类产品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分别是SITC2码编号为77和79的两类产品,同比增长分别是-34.5%和-19.9%。

SITC代码为77的产品属于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这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产品,2021年该类产品出口额达到1541.1亿美元,占韩国总出口额的23.9%。2022年前8个月,该项产品的出口额下降至640.0亿美元,同比下降34.5%,出口占比下跌至13.7%。

SITC代码79属于船舶类产品。2022年前8个月,韩国的出口额为129.7亿美元,同比下降23.7%。该项产品占韩国出口额比重已经从2021年的3.8%下跌至今年的2.8%。因此,今年韩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出口产品遭遇大的失败。

我们可以将SITC代码从2位扩展到3位,那么很明显,今年韩国出口下降主要是半导体相关产品出口额大幅度减少所引起的。韩国出口产品中SITC代码为776的产品,实际上主要是半导体及其相关产品。2021年,半导体相关产品的出口为1143.4亿美元,占韩国总出口额的17.7%。2022年1至8月,半导体出口额362.0亿美元,同比下降49.4%。半导体及其相关产品出口占韩国总出口的比重,已经从2021年的17.7%下跌至今年的7.7%。这是韩国所有的出口产品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半导体相关产品上,中国是韩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自2010年以来,中国占韩国该类产品的出口额超过30%以上。自2014年起,中国市场占比超过40%,2015年更是达到了46.2%,不过此后略有下降,但近些年仍维持在40%以上。而2022年前8个月对华出口占韩国该项产品总出口的比重已下降至33.7%。2022年前8个月,对华出口额为121.8亿美元,同比增长-58.9%。这也是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所未有的。

半导体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象征,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产业。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的减少,不仅是因为该行业遭遇全球发展周期的挑战或者疫情,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韩国政府和企业主动调整的结果。

2021年,韩国半导体的前5大出口市场分别是中国、中国香港、越南、中国台湾省、新加坡。这5大经济体占比合计87.5%,尤其是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合计占比达到63.3%。2022年1至8月,除了中国市场占比迅速下降之外,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中国香港,从2021年的21.4%下跌至8.7%。与这一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3个出口市场的占比均上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占比上升7.2个百分点,居第四位,中国台湾省的占比上升5.8个百分点,居第三位,越南的占比上升3个百分点,居第二位。因此,在半导体行业,也可以说韩国政府或者企业执行了一种“去中国化”的策略,转而重视东南亚市场。

中韩贸易进入转折点了吗

据韩国海关的数据,时隔28年后,韩国于今年5月再度出现对华贸易赤字。这一现象迅速引起中国和韩国的高度重视,然而当时双方对此的解释有所不同。有的韩国官员认为应当减少对华贸易依赖,有的中国学者则表示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韩国的中间产品。日本方面同样关注此事,有评论认为此次中韩贸易逆差标志着中韩两国经济关系的转折点。

来自韩国的数据显示,中国在韩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逐渐上升,从2000年的9.4%上升至2020年的24.6%。近两年有所下降,2021年为23.9%,2022年1至8月下跌至22.1%。即便如此,自2004年以来中国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仍很坚固。美国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美国占韩国贸易额的13.4%。2022年1至8月,美国作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的地位未发生变化,仍保持13.4%。这意味着韩国的贸易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动摇。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韩贸易额达3623.5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与亚洲国家的贸易总额。就亚洲经济体而言,韩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日贸易仅比中韩贸易高出90亿美元。这是除2015年之外,过去20年来中韩贸易额与中日贸易额差距最小的一年。

2002年至2012年间,中韩贸易与中日贸易的年均差额在765亿美元,而2013年至2021年间缩小为年均215亿美元。2012年以来中韩贸易的发展速度要好于中日贸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日政治关系对两国经济关系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并非是中韩贸易额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事实上2018年中韩贸易曾达到3134亿美元。中日贸易额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是2017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中国与韩国、日本的贸易发展态势,与中美贸易关系有所不同。

从贸易平衡的角度看,中韩贸易关系的确发生较大的变化。韩国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占韩国贸易顺差的比重达到了历史峰值189.3%,此后逐步下降至2014年的117.1%。

2015年,中韩缔结自由贸易协定。韩国对华贸易顺差占韩国贸易顺差的比重从2014年的117.1%下降至2015年的51.9%。不过,此后几年,占比有所回调。例如,2021年对华贸易顺差占韩国贸易顺差的比重仍达到82.8%。2015年至2021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占韩国贸易顺差的比重年均达到61.4%,略低于21世纪初的那几年的均值。

与韩国方面认为韩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不同,中国海关数据则呈现出相反的图景。2022年1至8月,中韩贸易额达2454.8亿美元,中国对韩国的贸易赤字高达273.0亿美元。在这8个月中,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最多的月份是3月。3月份,中国对韩国贸易赤字达到127亿美元。然后快速缩小至6月的7.6亿美元。此后,中国对韩国的贸易赤字又开始扩大,7月份中国对韩国的贸易赤字达24.9亿美元,8月份上升至31.7亿美元,大概相当于今年初对韩国的月度贸易赤字的一半。

从中韩贸易产品来看,2022年前8个月近950亿美元的对韩出口品中,前三大类产品分别是机电产品(408.3亿美元)、金属制品(110.2亿美元)、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9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7%、9.4%和60.1%。

从中国自韩国的进口来看,前四大类分别是机电产品(889.3亿美元)、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170.0亿美元)、塑料及其制品(97.8亿美元)和金属制品(74.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6%、11.9%、1.4%和4.0%。

因而,中韩贸易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典型的南北贸易模式,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了北北贸易模式,即中韩之间形成了发达国家贸易所特有的产业内贸易关系。不言而喻,这种模式转变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技术进步。

从中韩贸易平衡的历史演变看,近些年来中国对韩国的贸易赤字已呈下降态势,从2018年的958.9亿美元下降至2021年606.3亿美元。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可能是中国对韩国的贸易赤字的高峰时代已经结束,韩国需要适应一种更加平衡的中韩贸易关系。

美元升值与全球经济衰退

韩国货币对美元贬值是造成韩国贸易赤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022年1月,韩元兑美元的汇率不到1200,至9月末已突破1400。与1月初相比,韩元贬值幅度超过了20%。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未曾有过的。

美元升值事实上已成为今年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以及2023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重要原因。经合组织在9月26日发布的中期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发达经济体普遍收紧货币政策,而这又是由降低通胀这个目标推动的。美联储多次加息已经造成重大的问题,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10月3日,联合国贸发会议也指出: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举措有可能将世界推入全球衰退和长期停滞,造成比 2008 年金融危机和 2020 年新冠疫情冲击更严重的损害。

10月6日,IMF总裁也几乎给出了同样的判断: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着美元走强、借贷成本上升和资本流出的三重打击。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新兴市场出现证券投资流出的概率已上升到 40%。这可能会对外部融资需求较大的国家构成重大挑战。

2022年是韩国贸易赤字的第三个高峰。在韩国国际贸易协会公布的66年贸易平衡数据中,尽管贸易逆差的历史有39年,但是多数出现在2000年以前,特别是1986年以前均是贸易逆差。韩国贸易赤字的第一次高峰是1996年的206.2亿美元。21世纪初至2022年以前,韩国仅在2008年出现了年度的贸易逆差,为132.7亿美元。在前两次贸易逆差达到高峰时,均发生了重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因此,我们不得不担心,韩国今年史无前例的贸易赤字,很可能预示着一场更大的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危机。


文章来源@东北亚研究通讯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希拉